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知识点
解题模型
全新上线“学科素养”、“命题特征”筛选试题功能
我知道了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5高二下·温州期末)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人类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有利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元首外交精彩纷呈,铸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丰碑。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注入新动力。三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四是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凝聚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力量。

    当今国际社会最大的担忧,是人类会不会走向分裂、世界会不会发生新的冷战。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答案:“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地缘政治的小圈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始终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巩固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王毅部长在2023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涵盖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其思想底色,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全面解放,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文化基因,“和”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之道,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生命之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性发展。对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和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是其现实基础,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警示世界人们要抛弃旧的零和博弈思维,探索建立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卢黎歌、吴凯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时代意义与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并阐述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
  • 1. (2025高二下·温州期末) 李圭在1877年写成的《环游地球新录》中记载了自己由上海出发,经日本、美国、英国、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返回上海的环球旅程,并提到当时中华“不信日动地圆之说者十常八九”。这一记述最直接反映了晚清时期(     )
    A . 西方工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国航运 B . 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近代天文学理论 C . 传统观念与科学认知之间存在冲突 D . 环球航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主要途径
  • 1. 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注:1贯=1 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对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 明朝中叶,珠算取代了传统的筹算,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论述珠算算法的著作。如《直指算法统宗》全面介绍了珠算的各种方法和归除口诀,按方田、均输、方程等九项,叙述各种实际问题及解法,“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一编,若业制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这反映出当时(  )
    A . 经济发展推动应用数学进步 B . “西学东渐”促进科技的发展 C . 士人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 D . 科技有重总结轻创新的倾向
  • 1. 鞭打春牛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文化民俗。明代吕坤在《题春牛图辞》中,劝谕乡民:“新春一换,万物发生。女发志于纺绩,男发志于耕农,士发志而诵法贤圣,商贾发志而本分经营。”这一活动(  )
    A . 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 B . 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 . 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求 D . 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吹捧
  • 1.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该条文说:“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这一制度(  )
    A . 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 B . 解决了西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C . 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无上的地位 D . 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
  • 1. 明朝的郑和船队常常在东北季风强劲的三月初从江苏太仓出发远洋航行。同时,郑和船队还利用了这一时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顺利远航。这表明当时(  )
    A . 中国自然科技水平已领先世界 B . 我国的综合国力超越西方 C . 国人利用自然的认知水平较高 D . 明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
  • 1. 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

    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 考古工作者在很多隋唐遗址中发现了当时外国的货币,如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和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佛教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都在唐朝时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
    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 B . 佛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 .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 D . 儒家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 1. 公元833年,尚书省曾因“虫旱相因,恐致灾荒”而宣布取消第二年的春闱(春季的省试及殿试);但后来唐文宗念在各地举子们积极备考、立志报国的实际情形,下诏恢复次年春闱,只是将考期推迟了一个月。这一现象反映出科举制(  )
    A . 实现了社会公正 B . 具有社会导向功能 C . 建立了文官政治 D . 杜绝了官本位思想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