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全新上线“学科素养”、“命题特征”筛选试题功能
我知道了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5八上·英德期末) 【厨房主题】小明每天在厨房煮早餐,根据此情景,完成1-3题.
    1. (1) 如图所示,煮面时用筷子搅动面条,所用的筷子长度约为

    2. (2) 将刚煮好的面条装入碗中,面条上方冒着“白气”,此现象是

    3. (3) 洗碗时,把筷子放在装有水的碗里,看到筷子发生了“弯折”,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

    1. (1) 如图1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随着水位上升,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
    2. (2) 为了探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如图2所示,实验时小明将右侧可折转的光屏向后转动,并观察在右侧的光屏上
    3. (3) 如图3所示,小明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线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水中时会沿ON'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4. (4) 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束激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试回答:

      物质

      其中速度

      玻璃

      空气

      酒精

      ①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 光从光速大的物质斜射入光速小的物质时,折射角入射角;

      ②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表的数据,请作出下图中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的折射光线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如图)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根据所学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上文关于声呐的介绍,人耳(选填“能部分”、“能全部”或“一点也不能”)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kHz。
    2. (2) ①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后10s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B与潜艇A的距离是。(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两潜艇的距离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原因是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吉他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左右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AB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

    1. (1) 某小组同学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振动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实验序号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2. (2) 当表中的空格数据为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振动发声的音调和弦的的关系;
    3. (3) 分析表中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同一根弦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振动时弦的音调越低;
    4. (4) 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需悬挂重物个数为个;
    5. (5) 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法。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如图1,小明和小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
    2. (2) 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并记录平面镜的位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
    3. (3) 然后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看去它都与完全重合,然后记下蜡烛B的位置。
    4. (4) 图2所示为小明和小华同学完成的实验记录单,其中更合理的是(选填“小明”或“小华”)同学。
    5. (5) 取走蜡烛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这时无法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
    6. (6) 若在操作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7. (7) 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所成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华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 (1) 纸板的作用是,实验过程中,在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 (2) 如图2所示,在图1的实验基础上将纸板F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线,说明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 (3) 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到,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其他同学的眼睛时,其他同学也会看到自己的眼睛,于是他们在图1实验的基础上使光线从BO入射,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射光线沿方向,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
    4. (4) 如图3所示,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此时在右边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2. (2)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不仅能说明气体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 (3) 如图所示,小芳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小芳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法。

    4. (4)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同时,用相同的力度弹拨钢尺时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5. (5) 如图所示,小东用相同力度敲击桌面时,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起来更响。这个实验不仅能说明固体能传声,还能说明

    1. (1)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2. (2) 请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

    3. (3)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 (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已经画出了折射光线,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如图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中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折射角°.界面的(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 1. (2025八上·东莞期中) 如图所示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的工具是,该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图示的测量方法中,所测小石块的体积是cm3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