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测量某种碳酸饮料的密度
【方案实施】用天平、量筒等测量该饮料的密度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置于天平左盘,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盘砝码质量及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为g;
③将烧杯中的饮料部分倒入空量筒中,量筒中液面如图乙所示,再次测得剩余部分的质量为 44.4g;
④由此可得,该饮料的密度为g/cm3 .
【方案迭代】项目小组成员采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饮料密度:
①将图丙所示电子秤放在水平台面上,启动开关后,放上空烧杯,并按下“去皮” 键将示数清零;
②在烧杯中缓慢倒水,直至示数达到 100g。在液面处用笔画线作好标记,如图丁所示;
③将杯中的水倒掉后,擦干烧杯放回电子秤上,重新按下“去皮”键,再倒入饮料至标记处,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 108g。则该饮料的密度为g/cm3 .
【项目评价】前后两次实验均观察到,容器内壁附着一些气泡,直到实验结束气泡还未消失。实验中气泡逐渐消失影响的是的测量(选填“质量”“体积” 或“质量与体积”)。
【项目成果】以第二种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为准,可算出该碳酸饮料的含糖量约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中学生每天摄入糖的质量应控制在25g 以下。请你给爱喝碳酸饮料的同学提出建议:每天摄入该碳酸饮料的量不超过 mL(以上两空结果均保留整数)。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静止时如下图所示。要使天平水平平衡,首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处,再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为止;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豆浆,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V;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方案二: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豆浆,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豆浆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V;
③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豆浆的质量;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
(3)分析以上两种方案,请写出你认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中豆浆的密度表达式;另一个方案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由于在测量豆浆的时会产生偏差,使计算出的豆浆密度值偏;
(1)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cm3 , 老醋的密度是g/cm3=kg/m3。
(4)学习“密度”知识中,在做“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时,我们都要多次测量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其中,“测定物质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端移动;
(2)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
(3)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4)接下来测得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为80g;计算液体的密度为kg/m3。
(5)在实验交流环节:若在测量盐水体积时俯视读数(如丁图所示),实验小组所测盐水密度大小将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