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几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们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有删改)
抗拒——————难过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
【媒体资源】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与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深刻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前不久,一份网络平台的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我与地坛》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在一次直播中,仅推荐28分钟,该书便卖出了25.2万本。网络打破了传播界限,让读书学习走进日常、变成习惯,人们利用空隙时间看电子书、听音频课,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当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
(摘编自桂从路《让网络多一些书香》等,新华社2024年5 月 20 日)
【校园快讯】日前,八年级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设物理与地理学科兴趣课,引发了广泛热议。在《建造倍力桥》一课中,李老师将生成式智能纳入教学过程,利用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工具辅助教学。同学们通过与ChatGPT一对一问答,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指导,亲手搭建倍力桥木制模型,实验参与度达到“1+1>2”的效果。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上联:文化发展
下联:.
上联:物理课地理课课课有趣
下联:
节目1:主题诵读《数字为学习赋能》 节目2:小品《1+1>2》
示例:怎样让电子阅读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语文学习?
他们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高鸿
①你心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②如果用测绘人的视觉看中国,祖国大地便是一个个点,每个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这是测绘人经年累月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各个方面都需要测绘先行。然而,旧中国留下的测绘基础非常薄弱。一九五四年,国测一大队成立,队员一大部分是由革命军人组成。他们大多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被誉为“没有番号的野战军”。建队六十九年来,累计建造测量觇标、标石十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五千多万组。
④一九五九年七月,在组长宋泽盛的带领下,国测一大队开展尖山点的大地控制测量。尖山位于阿尔泰山脉中部,海拔近四千米,危峰兀立,像被一把巨斧劈过;山巅上,密匝匝的针叶林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黑毡帽,令人望而生畏。
⑤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只听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核桃大的冰雹从天而降。“晚上会冻死在这儿吧!”这一念头冒出来,宋泽盛不禁打了个寒颤 , 转头对队员说:“大家分头捡一些柴火,生一堆火,把衣服烘一烘。”
⑥几个人分头行动。突然,宋泽盛发现一只黑熊蹲在距他们十多米的山石上,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宋泽盛拿出手电筒,黑熊被强光一照,呼地站了起来,张牙舞爪,似乎要扑下来。几个人惊出一身冷汗,只听黑熊一阵嘶吼,缓缓地从另一边下去了。宋泽盛心里后怕:“我们赶快把火生起来吧,熊怕火。”
⑦第二天,大家抖擞精神,准备征战尖山。
⑧“怎么上去啊? 这石头有十几层楼高,又光又滑,人的脚往哪里踩? 手在哪儿抓?”队员曹林无奈地摇摇头。
⑨“没有路也要上。古人走蜀道,不是也难于上青天嘛! 他们都能走,我们测绘队员也一定行。”宋泽盛边观察地形边说,其实他心里也没底,眼前的尖山实在是太陡峭了。
⑩由于测绘仪器比较笨重,用马驮根本上不去,只能由力气较大的队员常虎背着仪器,宋泽盛在后面保护。历经一番艰难的攀登,终于把仪器背到了山顶。队员们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他们一边观测、记录,一边计算成果、整理资料。任务完成后,疲惫不堪的测绘队员背靠石墩昏然入睡。宋泽盛把大衣脱下顶在头上,重新检查手簿。宋泽盛一九五二年参军,测绘一直是他的理想,如今如愿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大地测绘员。
⑪观测任务已顺利完成,大家准备下山。然而,上山容易下山难。沉重的仪器箱压得常虎面红耳赤,直喘粗气。突然撞上了峭壁,连人带仪器向悬崖边滑去! 宋泽盛一个箭步,用双手抓住常虎往回拉。常虎和仪器保住了,宋泽盛却因身体失去平衡,跌落深达几十米的悬崖……
⑫队友们清理组长的遗物时,发现了宋泽盛在山顶上写的一首诗:
测绘战士斗志昂,
豪情满怀天下闯。
铁鞋踏破重重山,
千难万险无阻挡。
⑬一九六零年四月,吴昭璞带领队员在生命禁区——新疆南湖戈壁进行测绘任务。一天早晨,吴昭璞发现:盛满清水的水桶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渗漏。在戈壁,没有水意味着死亡! 吴昭璞果断地让大家先走。大家一时都不说话,吴昭璞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党员,也是组长。我现在命令你们立即撤离!”三天后,队员们带着水返回工作地点,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上,半个身子被黄沙湮没……他的身后,各种测绘资料整整齐齐地压在仪器下面。他沾满汗渍的衣服,严严实实地盖在测绘仪器上。
⑭一九八零年六月,王方行带领测绘小组走入大山深处,来到水深浪急的巩乃斯河边。进山前,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两人互有好感,准备年底结婚。王方行对未来充满期待,临近出山,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不善骑马的他决定独自骑马过凶险的巩乃斯河,前往最后一个露营点,不料马失前蹄,一下子跪倒在河里,王方行随之一头跌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大家赶到后,发现王方行双目紧闭,鸭绒衣被撕碎。在一个比较完好的衣兜里,他们发现了一只眼镜盒,里面整整齐齐压着未婚妻寄的包裹单。
⑮六十九年来,这支身上始终流淌着军人血液的英雄测绘队伍走遍神州,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期间,四十多位测绘队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⑯____
A.
B.
示例: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仰望历史的星空,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茫茫戈壁险滩,亦或是在洪水肆虐的堤坝,又或是在危机四伏的地震灾区……哪里都有英雄的身影。俞鸿儒就是新时代的英雄,他是气体动力学家,是国内激波管研究的 diàn▲基人。他的一生如一幅斑 lán▲的画卷,充满了传奇色彩。在科研的道路上,无论是面对离奇怪诞▲的难题,还是难以逾越的屏障,他始终锲▲而不舍地探索,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为我国科研事业鞠躬尽cuì▲ , 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研关键期,他也会因各种问题而忧心忡▲忡,但他始终扛着千钧重负坚定前行,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辉煌,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奋勇向前。
细数过往,我们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他们用涓滴之力最终汇聚成了磅礴伟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积极开展致敬时代英雄,学习英雄精神!
①diàn基 | ②斑 lán | ③鞠躬尽 cuì |
①怪诞 | ②锲而不舍 | ③忧心忡忡 |
修改意见:
事迹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 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事迹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处之泰然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小语:《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起很多对他有一定影响的人,你认为哪些人能称作鲁迅先生的朋友呢? 小文:我认为①、、都可称作鲁迅先生的朋友。 | 小语:《西游记》里有好几位主人公特别值得结交成为朋友。 小文:是的。如果让你从《西游记》中选一位主人公作为相守的知己,你会选谁? 小语:②(结合生活体验及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
长城上的雕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张立忠
①永安长城是一处“野长城”,却一直吸引着我去探访一番。
②穿行在燕山余脉的山谷中,青山巍巍,草木葱茏,车像一叶扁舟在绿海中航行。走着走着,路的左边出现了一道高大漫长的石墙,如巨龙劲舞,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令人肃然。
③这一段为锥子山段长城。走近石墙,垒墙的石头之间没有浇筑任何灰浆,墙面也没有抹缝,一块块石头就那么粗裸地互相叠压着、挨挤着、牵制着,形成了一个看似并不密致实则坚不可摧的整体。据史料记载,永安长城是由抗倭有功的戚家军奉旨所建,建成后戚继光将长城分为三等:双侧包砖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为二等边墙,而眼前的这种“干垒”为三等边墙。“干垒”的石墙要做到年深日久地坚固强稳,非常不易。古代工匠们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技艺,把这一切都做到了。从垒筑的石头颜色和质地来看,石墙就像附近某座山的拆分,与其脚下的山岭重新结成一个整体,又像山一样巍峨稳固。
④在大毛山段长城,我们又见到了这种粗石垒就的城墙,但又明显不同。它巧妙地依山而建,前壁陡直高立,顶端则与山脊平齐,好像人工筑就了一道山的陡崖,于陡崖上再建成胸墙。这种技艺更难,因它是就着山势建成的,底部与山的斜坡相接,早已与山体结成一体。
⑤全石垒筑的长城让我记忆深刻。而记忆的另一面,则是长城的残缺和损毁。
⑥永安长城上,我看到岁月与大自然的联手摧蚀,让它损毁异常严重,残缺不全。即使是一些保存相对较好的长城,也都遍布着破败的景象,看了让人心痛。然而,它的美依然是无与伦比的。夕阳下,它像祖先雕刻在华夏版图上的巨大花纹,点缀着江山的厚重与宏大。它的宏伟与庄严、粗犷与精致,都传递着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
⑦在大毛山段城墙上,我见到了一座坍塌了的敌楼。一座残破的拱形门楼,在阳光下顽强地矗立于城墙顶上。西方的半边已经垮塌,参差的砖石就那样裸露着、支棱着,看起来摇摇欲坠。东方的一半则大致完好,那残存的拱形砖门造型优美,工艺精细,每一个稍微完整的细节,都呈现出巧夺天工之精美……永安长城以一种不完整的残躯,坚守着历史的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残损不是古物的缺失,而是时光对历史的遮掩。恰恰是这种自然真实的历史之美,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原始长城不可复制的珍贵。
⑧从大毛山段长城下来,我们又驱车来到“小河口长城”,登上了蜿蜒于山谷东侧的长城。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赫然矗立着一座相对完整的敌楼。我们顺着一条被荒草掩蔽的小路来到了敌楼前。它的基础由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面由著名的长城青砖垒成,砖缝用白色灰浆勾抹,墙面规整平滑,墙体棱角分明。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历史建筑不可思议的精致,组合营造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霸气。尽管经历了六七百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出现了损毁,但仍然不失其造型优美、筑工精细、坚固沉稳、气势恢宏的建筑品质。
⑨敌楼分上下两层,底层是由许多拱门组成的横竖相遇的隧道。有砖梯通到楼上,砖梯又窄又陡,因年深日久,棱角已被磨掉,成为一个大致的斜坡。上面是一个正方形的平台,四周有近人高的胸墙,胸墙上有垛口,都保存相对完整,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旌旗猎猎、刀枪耀眼、甲兵森严。出人意料的是,靠北侧的胸墙前长着一棵茶杯口粗的小树,枝繁叶茂,绿意丰盈,精神抖擞地代替着古代的士兵守护着这座敌楼。举目四望,大明的疆土和塞外的山河都在我的视域之内,心中隐隐涌起一股守疆卫土的豪气和物是人非的怅然。
⑩从敌楼里出来,不经意间,我惊讶地看到,那楼门的石框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有“祥云彩带”“狮子绣球”“木兰花”“缠枝莲”等。在那些花纹中间,还刻着两朵小花,左右门框上各有一朵,小花有四片花瓣,应该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十字科花朵。据史料记载,那些花纹都是由戚继光帐下的浙江义乌将士所刻,是义乌民间建筑上常见花纹的复制。实际上,这是戍边将士们把敌楼变成家居,把长城变成故乡,把守土保国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⑪离开永安长城,再回首凝望它的时候,那绽放在长城上的雕花似乎在风中摇曳,感慨着历史的日常是如此鲜活,感叹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生活的爱无所不在、经久不衰。
(选自《鸭绿江》2024 年第4期)
那些人:① 那些物: 福橘 那些话:你要记得,这是一 年的运气的事情……说过 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 那些人:② 那些物: 酒杯 那些话:老迅,我们今天 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 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 那些人:孙悟空 那些物:③ 那些话:……,天上人间 称一绝。重该一万三千五 百斤,或粗或细能生灭。 |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总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坳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对江南的雪产生别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使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长久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的水痕,潺潺地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却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生存困难。如果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坳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蜡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冰冷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摘自《文范·经典美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