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生物学 /按知识点
知识点
解题模型
全新上线“学科素养”、“命题特征”筛选试题功能
我知道了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5高一上·威海期末) 如图为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且最适)CO2的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 B . P点时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降低 C . 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 . 30℃和35℃下单位时间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相等
  • 1. (2025高一上·广州期中) 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在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玉米生长过程中缺P元素,根系发育差,叶片小且成暗绿偏紫色 B . Mg2+参与构成叶绿素,Fe2+参与构成血红素 C . 人体内Na+含量过高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D .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研究者跟踪调查某地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之比,记为λ,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λ

    1.00

    1.00

    0.80

    1.25

    1.00

    1.25

    1.75

    2.00

    2.00

    A . 2014年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与2011年基本相同 B . 可通过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 C . 不能根据λ值预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D . 2014~2018年,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并在2017年达到K值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 B . 不同地方的种群密度是经常变动的 C . 在实际环境中生存的某个种群其增长率是稳定不变的 D . 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下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 静息时,两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B . 由于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 .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 D . 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且只能从①→②传递
  • 1. (2025高二上·聊城期末) 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情况(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的部分同化量以粪便的形式流向了分解者 B .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C . 负反馈调节是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 测算图中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为研究高脂饮食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饲喂普通饲料(A组)和高脂饲料(B组),检测两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统计胰岛素抵抗系数,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空腹血糖浓度(mmol/L)

    血清胰岛素浓度(mU/L)

    胰岛素抵抗系数

    A组

    7.50

    8.68

    2.46

    B组

    14.70

    8.70

    5.72

    注: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减弱的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系数越大,胰岛素抵抗越强。

    1. (1) 胰岛素经加工成熟后释放到内环境,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 (2) 据表分析,高脂饮食使大鼠出现较强的胰岛素抵抗,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3. (3) 机体的网膜素(一种调节因子)水平与血糖浓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网膜素水平,进而降低血糖浓度。为验证这一结论,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应增设一个实验组(C组),C组健康大鼠的处理方式为。检测指标除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外,还有,预期结果是
    4. (4) 请结合上述研究,为预防糖尿病提出两个建议: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PD),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 B . 图中乙酰胆碱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 C . 图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完后会被降解或回收 D . 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或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分泌活动来治疗PD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存活因子是一类胞外信号分子,可促进其靶细胞内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Bc12的合成。神经系统在发育之初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竞争接受由其所接触的细胞所分泌的有限的存活因子,随后部分神经细胞会在发育过程中凋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神经细胞接受的存活因子足够多,则其细胞凋亡会受到抑制 B . 存活因子通过胞吞进入神经细胞,进而增强细胞内Bc12的表达 C . 该发育机制有助于确保所有肌肉细胞都能与神经细胞形成突触 D . 通过存活因子数量来调节神经细胞数量的机制不属于反馈调节
  • 1. (2025高二上·武汉期末)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 Na+ B . 葡萄糖 C . CO2 D . 血红蛋白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