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垦起。—《史记李斯列传》 |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 |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 |
①周朝都城发生了变化 ②分封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
③一些诸侯国依然存在 ④戎狄蛮夷都已完全融入华夏族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
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郡级政区 |
汉高帝十二年 | 前195年 | 15郡 |
汉文帝十六年 | 前164年 | 24郡 |
汉景帝中六年 | 前144年 | 68郡、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 | 前106年 | 108郡、国 |
时间 | 内容 |
公元前720 年 | 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
公元前720 年 |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
公元前707 年 |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试题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