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林则徐·虎门销烟显意志
第二部:陈化成·抗英斗争展丹心
第三部:左宗棠·收复新疆固边防
第四部:邓世昌·黄海海战壮军威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欧洲人创办的中文报刊
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创办的首要目的 |
《察世俗》 | 1815年 | 槟城(东南亚) | “故察世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最大是神理(基督教教义)。” |
《东西洋考》 | 1833年 | 广州 | “促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及基本信条……与外国通商愈兴、百姓愈享庶富之盛。” |
《遐迩贯珍》 | 1853年 | 香港 | 为了尊重“列邦之善端”“中国之美行”以及促进中英两国的相互理解。 |
材料二 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
咸丰十年,英、法、美各国乘洪、杨鸱张, 求通商不决,率兵至大沽头。僧王焚其二艘, 夷酋招集汉奸为洋马队,数月而成,进至通州。上仓皇率后嫔逃热河。夷酋犯东便门,守城者开门迎之。——李光汉《圆明园词》 | 逆夷犹敢逞凶带领夷兵,逼进通州,称欲带兵入见,朕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 现在严饬统兵大臣带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咸丰十年八月初皇帝上谕 |
材料一
广州起义 | 惠州起义 | |
时间 | 1895年 10月 | 1900年 10月 |
发动者 | 孙中山 | 孙中山 |
结果 | 失败 | 失败 |
后来的社会舆论 |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 “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
材料二 朱维铮:我的研究只做到五四,我把五四看作一个终点。共和国作为一个体制慢慢被接受,中国人要民主,最大的一次爆发就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改变,到了五四运动,不仅仅是要求体制的改变,而且要求整个民族精神改变。这个改变至今还在进行。
材料三 清末国人从日文引进了用“党”字来译称的西语“party”概念,当时就有了一场关于“党”的讨论。讨论认为:政党是公民以政见认同为纽带的自由结社,会党是贼船能上不能下的依附性组织; 政党只要求彼此政见相合,而会党则要求党员忠于党魁个人;如此等等。
试题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