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文字史料】历史事实与历史当事人的言论有时一致,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与当事人的言论并不一致。历史学习中需要我们辨析。
材料一:
①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表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②一战爆发后,俄国快速动员部队,首先攻入东普鲁士。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猛增,而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近于无。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同土耳其政府在巴黎签订和约,将原属于土耳其的中东地区划给英国、法国实行殖民“委任统治”,土耳其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被希腊和意大利瓜分。
【解读文字史料】
材料二: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1835年到访英国的曼彻斯特,他写到:在这里你不可能看到人们悠闲的漫步在城市的街道,或者在郊区寻找简单的快乐。交叉的道路川流不息,这些看起来是抽象的,其内容却粗鲁并让人感到忧郁。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边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也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对比文字史料】
材料三:批评家往往说罗斯福是个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有的人把他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右派的人说他是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
﹣﹣《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
材料四:新政所表现出来的是联邦集权趋势的加速进展,但我们不能说联邦集权已经削弱了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地位,甚至说美国脱离民主政治而倾向独裁,有人说罗斯福是个独裁者,这正如过去有人说杰斐逊、林肯、威尔逊都是独裁者一样,简直不值一笑。
﹣﹣《居中偏左一点﹣﹣罗斯福新政12年》
国家 |
当时西方部分政治家的言论 |
序号 |
俄国 |
沙皇尼古拉二世说我们“做了一切努力来促进和平谈判” |
|
德国 |
威廉二世说“我们并未受征服欲的驱使”,德国所进行的是一场“防御战争” |
|
英国 |
首相阿斯奎斯说英国“不能听任强国不顾国际信义蹂躏弱小国家” |
|
材料一:①乘飞机旅游不再是梦想
②铁路运输日益繁忙
③电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
④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⑤运用克隆技术繁殖母羊“多莉”
⑥解决机器大生产的动力问题
材料二:
时间 |
国家 |
事件 |
1941年6月22日 |
英国 |
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
1941年7月3日 |
苏联 |
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
1941年8月14日 |
美、英 |
发表《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
1941年9月29日 |
苏、美、英 |
签订了英、美向苏联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以及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 |
1941年12月8日 |
美国 |
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
1941年12月22日 |
美、英 |
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
1942年1月1日 |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 |
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同签署《A 》,标志着 B 的形成。 |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节选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处理重大争端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只有通过大国之间的协商合作,走“大国协作”、“共同安全”的道路,才是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现实途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道义和正义是大国气象的体现。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只有各个大国“义”字当头,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处理重大争端,才能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个普遍、高效、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
﹣﹣节选自2016年“习近平在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序号 |
|
工业革命 |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
试题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