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一狼洞其中:
③盖以诱敌: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物:① 性格特征:坚定不移,善良 故事情节:女儿国遇难 | 人物:孙悟空 性格特征:爱憎分明,忠诚 故事情节:② |
人物,沙和尚 性格特征:任劳任怨 故事情节:打碎琉璃盏 | 人物:猪八戒 性格特征:③ 故事情节:助力败魔王 |
《西游记》选段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为何会怒发心头、骂从口出?请根据原著回答。
母亲禅
①十一岁那年,我们家曾和一个邻居因一堵界墙的归属问题伤了和气。邻居是个新婚不久的青年,脾气暴躁,一心只想报复,就趁天儿黑偷偷爬上我们家屋顶,用干草将我家的烟筒堵上。
②母亲不知烟道被堵,点火做饭。屋里顿时浓烟滚滚,直呛得全家人咳嗽连天。
③父亲跑到院子里就发现了屋顶烟筒上的干草,马上想到定是邻居所为,便气不过,顺手抄起一捆干草要以牙还牙。
④母亲出来制止了父亲。她让父亲大大方方地搬梯子上房将堵在烟筒上的干草拿掉。次日又堵,又上房拿掉,如此反复几次,邻居大概也自感无趣,就停止了他的恶作剧。
⑤两个月后,邻居刚满月的儿子要剃头,求到了母亲。母亲打小跟做剃头匠的外公练就了一手绝活:专给过满月的婴儿剃头。那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婴儿的头顶薄如葱皮,稍有不慎就会割破头皮。方圆几个村子,此绝活非母亲莫属。因为刚堵过我们家的烟筒,邻居青年自是没脸向母亲开口,就托了村上一个长辈先来打前站。没想到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即刻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邻居家。事后,邻居小两口自是感动不已,专门提了一篮鸡蛋答谢母亲。自此,两家和好如初,再无争端。事后,母亲对我们全家人说:“烟道堵了不要紧,拿掉干草就是了,可人心要是堵了,那可是病啊!”
⑥还有一句口头禅常挂在母亲嘴边,就是“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花呢”。
⑦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有两棵硕大的石榴树。每年初夏,一簇簇火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满院飘香。石榴树是母亲嫁给父亲后的第二年春天,专门从娘家的园子里移栽过来的,而且是一棵酸石榴,一棵甜石榴。母亲说:“这日子本来就有酸有甜,但石榴花都是一样红红火火地开。”我这才恍然,原来母亲之所以从娘家特意移栽石榴树过来,除了美化院落,还有更深层的期许在里面。
⑧可是石榴花再好看,花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母亲便在院子里的东墙根栽上了一排月季,最不可思议的是,母亲还特意在大门外的两边也栽上了十几株。父亲笑她:“我们这穷家穷院的,又不是啥气派的大门楼,不配栽花的。”母亲却说:“门,再怎么简陋也是门,这花开得久,万一有亲戚朋友来串门,偏偏遇到‘铁将军’(锁头),这时他们要是看到门口这些花开得正艳,兴许心里就不会太凉了,花把门,总比铁将军把门好多啦!”母亲的这个诠释,让我一下子想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⑨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进行汪先生那样有才气的表达,但她的善意与汪先生不谋而合。
⑩母亲爱花,几近痴迷,在她眼里可谓无处不花。平日里很多根本与花不搭边的东西,她也能别出心裁地叫出“花样”的名儿来。房顶上的炊烟,她说那是咱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熬小米粥,她说那是小米粒在锅里乐开了花。最有意思的一回是刚过门的大嫂第一次下厨蒸包子,大概是厨艺不精,一掀锅盖,包子褶居然全绽开了。大嫂臊得脸通红,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当时闻听此言,大嫂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⑪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那是心里有花。心里有花,眼睛就会望见美好;心里有花,就会使劲儿把庸常的日子过成花;心里有花,才得以让我们在芬芳里幸福地长大。
(文/刘世河,选自《意林》,略有改动)
①被堵烟筒,不与人计较。
②
③移栽石榴,期许日子红火。
④
⑤满眼皆“花”,叫出“花样”别名。
这时母亲过来大声说:“这是包子开花,好兆头,新媳妇到咱家,包子全笑啦!”
喜鹊在枝头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的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⑩“为啥?”
⑪“留给鸟儿们过冬。”
⑫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⑬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⑭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⑮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文/魏丽饶,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