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上(节选)

    徐则臣

    先听见波浪拍击船帮的声音,意大利人小波罗醒来。头脑昏沉,四肢极不清爽地酸疼,肉肉地,闷闷地。窗外传来悠远高亢的说话声。他尝试着扒住窗框。

    无数的中国人正在挖河筑堤。男人们一例短打 , 辫子缠在头上或者脖子上;年轻的裸着上身,裤子卷到膝盖处;有穿草鞋的,更多人打着赤脚;牵绳的,测绘的,挖土的,抬泥的,推车的,拉车的,下桩的,打夯的,穿梭往来,不亦乐乎。当官的挺着肚子站在高处,陪同者伸直手在比画,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和胡须。也有女人出没其间,拎汤罐端瓷碗,给干活儿的男人送水送饭。河道宽阔,堤岸高拔,新鲜的泥土敞开在他们脚下。他听不见河工现场琐碎的嘈嘈切切,却在整个场面之上发现了一曲整饬昂奋的合唱,既欢快,又劳苦,仿佛滚沸的巨型大锅里升腾起的雄浑蒸汽,但他听不懂。他很想听懂。他犹豫一下,敲响了身后的舱壁。

    谢平遥来到隔壁。跟着窗外的节奏,他给小波罗翻译出来:

    嗨!嗨——/甩开臂膀挺直腰/脚步走稳好登高。

    嗨!嗨!嗨——/你也挑来我也抬/取出河土垫河崖/河堤修得高又宽/土掩大水保家园。

    嗨!嗨!嗨——/头号大筐装满尖/运河挖得深又宽/南北二京好行船/大船装来江南米/小船又运青竹竿/抬上堤坝筐放稳/筐筐箩箩莫要慌。

    嗨呀嗨!嗨——嗨!

    原来是运河蜃景。一阵风起,清晰的场景很快模糊了;再一阵风,蜃景消失了,南旺湖碧波荡漾。

    小波罗的伤口出现了白中泛黄的脓点。

    到沧州,找了一个在当地相当著名的郑大夫。这位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把辫子塞到白大褂里头。“要我看,咱们大清国就一直没找对跟洋人打交道的方式。要么暗通款曲,私下里能穿一条裤子;要么转过身就翻脸。要不是各地的教会医院都被毁了,迪马克先生的这点小毛病怎么会拖延成这样?还有用义和团对付列强,怎么想的!你们知道吗?”他把脑袋伸到谢平遥面前,近得谢平遥能数得出他两道稀疏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听说去年义和团进京,端王特把义和团的大师兄们招去,给皇太后表演刀枪不入的神功。表演完了,皇太后当场嘉许。等大师兄们走了,荣禄问太后,您信吗?太后说,把戏是假的,几十万条精壮汉子是真的,打起来,可以用他们去堵洋人的枪眼嘛。”说完了,他大笑不止,一直笑到眼泪流出来才停下。

    谢平遥被笑蒙了,这传闻好笑吗?“那郑大夫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

    “我哪里知道?肉食者鄙,这事不该我干。想必谢先生知道?”

    “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岂敢置喙。”

    “那谢先生的意思是,不懂就得沉默,听之任之?”

    “在下绝无此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跟郑大夫一样赞成顾炎武先生的观点。”谢平遥不喜欢此人夸夸其谈,但对方言之成理。他倒是发现自己这些年懈怠了,愤怒与激情因为无奈而日渐消磨,而长途水路上,单一的生活与景观更加剧了这一消磨。他在大夏天里打了个激灵。

    可是,服下药后的第二天小波罗出现频繁的抽搐。他让谢平遥把大家都叫到床前。

    他让孙过程和邵常来把他扶到半躺着。“说实话,在受伤躺倒之前,运河对我,就是一个东方古国伟大的壮举和奇观而已,上了岸三分钟我就会彻底忘掉。受了伤动不了了,从济宁开始,一天二十四小时跟这条河平行着躺在一起,白天听它涛声四起,夜晚听它睡梦悠长,我经常发现,我的呼吸跟这条河保持了相同的节奏,我感受到了这条大河的激昂蓬勃的生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

    “遗憾的是,刚发现喜欢上这条河,我就不行了。我不甘心。我想把这条河完整地走一遍,完整地走上两遍、三遍、十遍、二十遍、一百遍。”

    小波罗凶狠地连抽几口烟,接连着咳嗽了好几声。

    “如果运河是个人,我真想问问它,为什么不能让我多活几年?运河说话了: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就像河水一样。我突然就明白了,对死应该跟对生一样决绝,对生也应该跟对死一样坦荡。所以,我把各位招来,借这个机会跟各位告别。”

    小波罗闭上眼,又睁开了。“我所有行李都在这里,”他说,“就作为礼物送给各位了。”

    陈婆先哭出来。接着是邵常来。老陈也跟着揉眼睛时,谢平遥就让大家散了。

    小波罗:“请将我葬在通州的运河边上;随便哪个地方,务请在运河边上。拜托了!”他伸出嶙峋的手,皮肤上爬满死亡的黑影。

    “我答应你。”谢平遥握住他的手。

    窗外是运河琐细的涛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

    小波罗缓缓地闭上眼,此后再没有睁开。

    并肩行驶的一艘官船上有人在谈漕运。一个说:“这怕是最后一趟了。”另一个说:“果真要废?”“宫里传出的消息。”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七月二日,即公历8月15日,光绪帝颁废漕令。七月二十五日,即9月7日,庚子国变,签订《辛丑条约》。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8月4日,意大利人保罗·迪马克死在通州运河的一艘船上。

    (有删改)

    【注】①小波罗:即保罗·迪马克,他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怀着对美好中国的期待来到中国,与同船的谢平遥、邵常来、孙过程等人,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经历与见识了船上人家、兵马劫匪、纤夫官员……遭遇了人生所能遭遇的一切,将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转化为一个耳闻目见的中国。②短打:古代一种为劳作方便而穿的便服。③谢平遥:清朝翻译官。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个清末旧式知识分子,谢平遥尽管曾心怀家国,但面对乱世,最终还是放弃了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B . “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小波罗彻悟: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他在心理上基本认同了顺随自然的生命哲学。 C . 小波罗临死前,说了一番话,然后把所有行李送给了其他人。这不仅见其善良,也见其面对死亡的坦然。 D . 谢平遥与郑大夫的对话侧面揭示了大运河由盛转衰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抵制列强的入侵。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北上”为线索,各色各样的小人物因“运”而聚,有意大利人、清朝官员、普通百姓和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 B . 通过对郑大夫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可见普通民众对消政府统治的不满和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无奈。 C . “窗外是运河琐细的语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两句,以声衬静,也衬托了小波罗即将死亡的哀伤。 D . 在小说的结尾,小波罗之死、大运河的废漕与清政府的衰颓形成了一种映衬,具有深刻的思想隐喻。
    3. (3) 小说详细描写“运河蜃景”,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讲故事有多种叙述视角,既有小说创作者的叙述视角,又有小说中人物的叙述视角。请简析文本的叙述视角及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