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指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狭义上指孩子放学后家长在旁辅助指导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则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去陪读。那么,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
【李同学(河南)】首先,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只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这些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矮子”吗? 况且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就无法“言传身教”了。当然,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 因此,应该让孩子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张同学(浙江)】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而不应仅仅放在“陪”。要“读”懂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样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所以,家长陪读时要相信、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只约束、管教孩子。这样,不仅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李女士(上海)】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三年级后,我就选择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包办所有生活小事,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此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