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综合探究题。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

    1. (1) 材料一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组成义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台湾义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台湾全省沦陷,长达50年。

      ——据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反割台义军领袖。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愁》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受挫的原因。

    2. (2) 材料二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出生于中产家庭。他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好奇,进入陕甘宁边区,创作了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历经1937、1938、1944年等多次增补修改,在欧美引起巨大关注。部分内容梗概如下:描写了周恩来赴西安与蒋介石、张学良谈判的场景;记述了根据地要求大幅度削减地租和税收,耕种所有可耕地;介绍了游击战和持久战使日本在远离华北铁路和公路沿线的村庄据点付出了沉重代价;记录了毛泽东等领导人与群众同吃同住的场景,感叹他们竟能赢得千万民众的生死相随。斯诺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抗日必胜的信心,并认为在长期的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巨大的威望,最终得出结论:这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据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从材料二中选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斯诺得出“‘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这一结论的理由。

    3. (3) 围绕“中国抗战·国际地位”,自拟论题,运用中外相关史事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