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895年初,从日本不断传来的消息令中国人忐忑不安。……康有为意识到各省举人只有联合起来,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集体请愿运动,才能促使清廷当政者觉悟,也才能赶走那班守关的“虎狗”,敲开紫禁城的“帝阁”。5月1日,康有为联络18省举人1300多人聚会松筠庵,拟上一公呈,“盖以非迁都不能拒和,非变法无以立国”。……当晚,主和派就将皇帝已经批准盖印的消息广为传播,使不明真相的人普遍感到大局已定、不可挽救的态势,从而瓦解各省举人联名上书的举动。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终于曲终人散,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插曲。
——摘编自马勇《中国近代通史: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材料二 报告指出:“中国应否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已成了中国人民和同盟国民主舆论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亦即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