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节假日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让我们来了解节假日吧!

      人需要投入到各类实践活动(“奴隶的工作”)中,大大限缩了可以自由活动的闲暇。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狂欢节代表与官方神学教会相抗争的民间意识。节日本身的意义,是与“再生与更新”的联系,人民用广场的场地表达自己的节庆感受。

      20世纪30年代,休假是一个政治课题。德国建立了国家资助的休闲机构;法国政府在1936年立法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假期不再是精英阶层的独享,而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

      关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民间狂欢节关系研究》

      杨劲松:《国外休假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根据材料一,简述欧洲节假日演变的趋势。

    2. (2) 材料二  让我们来感受节假日吧!

      时期

      概况

      1840—1900年

      民间依据年节农时休假,星期休假习惯只在通商城市的局部范围内实行;在村社里元旦、端午、中秋三大节最为重视,走亲访友、祭祀聚餐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城市中在酒楼、西餐馆、公园等休闲场所过节日益兴盛。

      1900—1919年

      《钦定学堂章程》里明确规定了星期放假制度。民国建立以后按照阳历设定了一批新节:阳历元旦、3月29日革命先烈纪念日、10月10日国庆节等。元宵节的花灯活动进入到“以电代烛”时期。

      1919—1949年

      贴春联强调祥瑞的习俗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革命标语式的春联;在一些特定人群和特定地区出现了新的节日,如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十月革命节等。

      ——整理自赵凤玲:《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张洁婷、杨振:《清末民初中国休假制度嬗变的休闲学评析》

      根据材料二,从中任选一个时期,仿照示例,阐述该时期节假日变化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示例)据此归纳中国近代节假日演变的特点。

      示例:1919-1949年,反封建反迷信与民主革命需求冲击传统节日中的落后习俗,使其转向革命宣传。工人阶级壮大及马克思主义传播背景下,体现无产阶级诉求的劳动节、十月革命节等新节假日应运而生。

    3. (3) 材料三  让我们在节假日里展开研学活动吧!

      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在假期开展深圳市内的研学活动,老师提供了以下场所建议。请你从中至少选择2个,组成一条具有历史特色的研学路线,仿照示例,完成研学活动的学习卡片。(不得照抄示例)

      场所建议

      1.孺子牛雕塑

      2.沙嘴村沙丘遗址

      3.深圳国际创新中心

      4.中英街

      5.东江纵队纪念馆

      6.改革开放博物馆

      7.港珠澳大桥

      8.梅林白尾石山遗址

      9.大疆公司研发生产基地

      10.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

      学习卡片示例

      研学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

      路线选择:3、9

      预期解决的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深圳对创新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