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 ,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1. 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多组如图甲、乙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不同组别甲装置内的缓冲液pH不同,且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匀后再转动玻璃瓶 B . 不同组别乙装置水槽中的清水水温应均相同且适宜,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C . 乙装置量筒内出现的气泡是氧气,气泡的产生速率可反映该实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D . 各组实验持续反应一段时间后,每组乙装置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一定各不相同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其中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并继续维持原先温度15min 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①→②→④→③→⑤ D . ①→④→②→③→⑤
  • 2. 某同学为了研究马铃薯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观察并比较单位时间内各试管中气泡产生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操作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体积分数2%的溶液(mL)

    3

    3

    3

    3

    新鲜的马铃薯研磨液(滴)

    2

    煮熟后冷却的马铃薯研磨液(滴)

    2

    质量分数3.5%的溶液(滴)

    2

    蒸馏水(滴)

    2

    A . 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 . 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量 C . 实验现象最相近的两支试管是2和4 D . 试管1中催化剂提供的活化能比试管3中多
  • 3. 丝瓜果肉中邻苯二酚等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下形成褐色物质,褐色物质在410nm可见光下有较高的吸光值(OD值),且褐色物质越多,OD值越高。已知底物分子在温度升高时所具有的能量提高,PPO的最适pH为5.5。科学家用丝瓜果肉的PPO粗提液、邻苯二酚、必需的仪器等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PO在35℃和40℃时降低的活化能相同 B . 测定PPO的最适温度需要在30~4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C . 应先使用缓冲液分别配制PPO提取液和邻苯二酚溶液,然后再混合 D . 丝瓜果肉PPO粗提液可以在0℃和pH为5.5的条件下保存